風癩急救|夜晚出風癩原因在於飲食習慣? 5招止痕急救法解決蕁麻疹

風癩急救|夜晚出風癩原因在於飲食習慣? 5招止痕急救法解決蕁麻疹

皮膚護理

廣告

風癩,又稱蕁麻疹、風疹,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,其主要特徵為皮膚上出現紅色或白色、凸起且發癢的風團。約有20%的人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風癩。雖然大部分風團會自行消退,但反覆發作的情況並不少見。本文將深入探討風癩的種類、成因、中西醫急救與治療方法,提日常防護建議,助您擺脫風癩困擾。

風癩急救目錄

風癩的種類|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

風癩主要分為兩大類: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。

  • 急性蕁麻疹:通常在數小時或數天內自行消退,不會傳染。成因包括食物過敏(如海鮮、酒精、堅果、奶蛋等)、吸入過敏原(如貓狗毛、花粉、塵螨等)以及細菌、黴菌、寄生蟲或病毒感染。
  • 慢性蕁麻疹:與身體免疫系統有關,同樣不會傳染。成因可能包括乾燥症、紅斑性狼瘡、血管炎等免疫系統疾病,以及某些藥物的副作用。

風癩的成因

風癩的成因複雜多樣,中西醫學對此有不同的見解。

中醫觀點

天氣變化:中醫認為,體內濕氣過重,形成「痰濕體質」,是風癩的成因之一。潮濕、炎熱的天氣會加重風癩症狀。

風邪入侵:中醫認為風癩是因風邪入侵皮膚所致,當身體汗孔打開時,風邪便有機會進入皮膚之間,產生風團,引致皮膚隆起和痕癢,亦即「出風癩」。中醫將出風癩分為不同類型,包括風熱、風寒、血虛風燥和濕困胃腸,並根據不同病因而提出對應的治療方法。

  • 風熱:引起急性風癩的邪氣,皮膚顏色鮮紅灼熱,遇熱加重。
  • 風寒:皮膚出現白色風癩,皮膚瘙癢,遇冷加重。
  • 血虛風燥:慢性風癩的常見原因,因風癩反覆發作,引致血虛,皮膚乾燥。
  • 濕困胃腸:常見引起慢性風癩的原因,風團色淡,長年反覆發作,常在勞累後加重。

西醫觀點

免疫系統反應:西醫認為,過敏原與 IgE 結合後,引發肥大細胞活化,釋放組織胺,導致皮膚組織腫脹和血管擴張,引起瘙癢、水腫。

組織胺:身體從酒類、加工肉品、發酵食物中吸收組織胺,若晚上食用過多這類食物,體內組織胺濃度升高,容易在夜晚出風癩。

其他成因

  • 生活壓力、睡眠不足、情緒緊張、皮膚敏感等都可能誘發風癩。

5大風癩的急救方法

風癩發作時,可採取以下方法緩解不適:

  1. 止痕藥膏:蕁麻疹一般沒有針對性的藥膏或止痕膏,因此口服抗敏藥是比較有效的風癩急救法。
  2. 抗組織胺敏感藥:抗組織胺有助於緩解風疹塊的瘙癢,但可能引起睡意、口乾等副作用。若白天需要服用,應避免駕駛或操作機器。
  3. 冰敷:用冰塊、凍飲或冰凍毛巾冷敷,有助於收縮血管,減輕紅腫。
  4. 保持涼爽:避免洗澡水溫過熱,室內使用空調,避免戶外曝曬。
  5. 中醫急救法:外塗中藥藥膏,或用薄荷、苦參、浮萍、白鮮皮等藥材熏洗患處,以達消風止癢、通絡利濕的效果。

風癩的治療與預防5招

要有效擊退風癩,除了急救措施外,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:

  1. 找出敏感原:留意食物、藥物或其他可能引起過敏的因素,盡量避免接觸。
  2. 飲食調整:減少攝取人工添加劑、冷凍食品、罐頭、瓶裝飲料、即食麵等。
  3. 避免炎熱環境:減少停留在炎熱環境中,避免浸溫泉、焗桑拿,同時避免飲酒、食用麻辣火鍋等。
  4. 注意穿著:容易因陽光誘發風癩的患者,宜穿著遮蓋性衣物,並使用防曬霜保護皮膚。穿著寬鬆、透氣的衣物,減少摩擦。
  5. 增強免疫力:中醫認為,提升免疫力是解決風癩的根本之道。可透過中藥調理,配合針灸等療法,改善體質。

中醫風癩戒口建議

  • 風熱型:避免辛辣煎炸食物,如辣椒、吉列料理等。
  • 風寒型:避免生冷食物,如刺身、冷飲、雪糕等。
  • 血虛風燥型:避免辛辣食物。
  • 濕困胃腸型:避免生冷寒涼食物、凍飲及難消化食物,如糯米等。

通用飲食建議

  • 避免高組織胺食物:酒精、茄子、醃製食品、成熟乳酪、煙燻肉品、貝類、豆類、堅果、巧克力等。
  • 避免釋放組織胺食物:柑橘類水果、可可、巧克力、核桃、花生、木瓜、鳳梨、李子、奇異果、香蕉、豆類、番茄、小麥胚芽、醋、添加劑等。
  • 避免阻礙 DAO 酵素的食物:酒精、紅茶、能量飲料、亞麻茶。
  • 適量攝取陳皮:陳皮具有抗組織胺作用,可泡水飲用。
  • 濕困胃腸型患者:可多飲薏米水,有助健脾利濕。

風癩會傳染嗎?

風癩不會傳染。

風癩多久會好?

急性蕁麻疹通常在數小時或數天內消退,慢性蕁麻疹則可能反覆發作,持續數月甚至數年。

如何分辨風癩的類型?

可根據風團的顏色、遇冷或遇熱是否加重、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狀等來初步判斷,建議諮詢中醫師或西醫師的專業意見。

風癩發作時可以擦什麼藥?

一般建議口服抗組織胺藥物,若有需要,可諮詢醫生後使用含有止癢成分的藥膏。

資料或影片來源:醫務衞生局香港過敏協會